常见问题

一条滴灌管生产线需要几个人操作?

来源:新大成 时间:2025-07-30 12:00:19 【 字体:

在滴灌管生产的成本构成中,人工成本是长期运营的重要支出项。一条滴灌管生产线需要多少人操作,不仅关系到人力投入,更影响生产效率与稳定性。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,不同配置的生产线在人员需求上差异显著。以下结合青岛新大成的设备技术特点,详细解析不同自动化水平下的操作人数及分工。

一、传统半自动化生产线:3人/条,依赖人工干预

传统半自动化滴灌管生产线因自动化程度低,多个环节需人工参与,单条线通常需要3-4人协作:

  • 上料与原料监控(1人):需人工将PE颗粒搬运至挤出机料斗,实时观察原料余量并及时补充,避免断料停机;同时需手动筛选原料中的杂质,防止堵塞模具。

  • 设备运行监控(1人):挤出机温度、滴头镶嵌精度等需人工巡检,发现参数异常时手动调整;若出现滴头卡滞、带体跑偏等问题,需立即停机处理。

  • 收卷与裁切(1人):当卷材达到设定长度时,手动控制裁切机切断滴灌管,再将卷材从收卷机上卸下、打包,全程依赖人力搬运。

这类生产线的人工强度大,且因人为操作误差,产品合格率易受影响(通常在95%左右)。

二、全自动生产线:1人可管1-2条,核心靠系统联动

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,现代全自动滴灌管生产线大幅减少了人工需求,单条线仅需1人即可完成监控,若操作熟练,1人甚至可同时管理2条线,核心得益于三大自动化系统:

  1. 全自动上料与原料处理系统:通过真空上料机将PE颗粒从原料仓自动输送至挤出机料斗,搭配在线杂质检测仪和含水率监测仪,原料不合格时自动报警并切换备用料仓,无需人工干预。新大成的智能上料系统可实现24小时连续供料,彻底替代传统人工上料岗位。

  2. 智能运行监控系统:生产线配备PLC控制系统和工业触摸屏,可实时显示挤出温度、滴头镶嵌速度、牵引张力等18项核心参数。当参数偏离设定范围时,系统自动调节(如温度异常时调整加热功率、张力波动时补偿牵引速度);若出现无法自动修复的故障(如滴头供应中断),则立即停机并发出声光报警,操作人员只需在监控屏前观察即可。

  3. 自动收卷与下料系统:收卷机可根据预设长度(如500米/卷)自动裁切、换卷,并通过机械臂将成品卷材搬运至输送辊道,全程无需人工搬运。新大成的自动收卷系统还支持远程设定卷径大小,适配不同客户的包装需求。

在这种配置下,操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:开班前检查设备状态、设定生产参数,生产中定期巡检设备运行是否平稳,班后整理生产数据。单条线的人工成本可降至5万元/年以下,且因减少人工接触,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%以上。

三、影响操作人数的关键因素:设备自动化配置

生产线所需人数并非固定值,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自动化配置水平,以下三个核心配置直接影响人力需求:

  • 是否配备自动上料系统:无自动上料需1人专职上料,有则可省去该岗位;

  • 是否具备自动故障处理功能:普通设备需人工处理卡料、参数偏差等问题,而新大成的设备通过伺服电机与传感器联动,80%的小故障可自动修复,减少人工介入;

  • 收卷环节是否自动化:手动收卷需1人全程值守,自动收卷仅需定期查看卷材堆放情况。

 

从案例可见,全自动生产线在规模化生产中优势显著。对计划投资多条生产线的企业来说,选择高自动化设备不仅能降低人力成本,还能减少因人工操作差异导致的产品质量波动。

青岛新大成通过持续优化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,将“少人化”生产作为核心研发方向,其生产线的人机协作模式已成为行业标杆。若您在规划生产线时希望平衡人力成本与生产效率,不妨重点考察设备的自动化配置,选择真正能“解放人力”的解决方案。